文/蔡翊楦

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待辦事項嗎?
睡前都在想著有什麼是今天還沒做完明天得繼續做的事?
想到幾個禮拜後就要面臨的大考/評鑑,就讓人緊張到無法呼吸?
還是連上廁所、喝水,甚至是好好吃頓飯,都是上班/唸書時的奢求?
別人放假(尤其是突如其來的颱風假)都開心得要命,你卻只想到回到崗位上會更慘烈的情境?
無論你是苦命的上班族,還是依舊在跟書本搏鬥的學生族群,當你看到上面的問題就點頭如搗蒜,覺得這些句子根本就是在描述你的日常,那……我可以鐵口直斷地說……你一定有著緊得像僵屍般的肌肉,尤其是肩頸部位。除此之外應該還有頭痛、胸悶、心跳不順、腸胃不適(包括上廁所次數太少或太多與疼痛感)等毛病,有時候還會出現神經抽痛和脊椎相關的問題……。
其實身體常常會透過一些疼痛感,告訴我們該留意的訊息。包括缺水會口渴、營養不均衡會變胖、壓力大而坐姿不端正覺得痛,還有最常見的感冒或發燒等症狀……。但為了完成既定的目標或想做的事,我們卻也多半會選擇性地忽略,或認為那沒什麼大不了,只要撐過去就好了。有些人甚至非得要病入膏肓,才會被病症逼迫到不得不停下來。然而,這些身體上的疾病發生後,到底有沒有引發人們的覺悟感,就真的因人而異了。
身心之間的關聯性其實原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強烈。生病的時候會常常覺得很厭世,但厭世的時候也常常容易生病。亦即,當心理出現過於緊繃的狀態時,生理自然就會試著引發你的注意,要你調節一下鬆緊度。若你一直聽不懂它所說的語言,它只好直接罷工給你看。
該如何調節所謂的「鬆緊度」並沒有標準答案,只能靠每個人自行摸索,慢慢找出適合自己的節奏。也許你喜歡什麼事都不做,呈現完全放空的狀態,你會因此體會輕鬆的感受。也許你每天被工作壓得太疲憊,想走到戶外去看看不同的景色,那將讓你的視野變得更寬闊。也許你需要的是專心地、好好地吃頓飯,不需要什麼了不起的大餐,就只是細嚼慢嚥地品嚐食物的味道。也許你想要流流汗,讓身體排出堆積已久的廢物,可以去打打球發洩一下,也可以去跑步讓腦袋好好地靜下來。或許也可以挖掘一下過去的嗜好,讓這些曾帶給你美好體驗的事情,重新帶給你不一樣的感受。
人生不需要一直這麼用力地過生活,不管是耍廢,還是任性地暫停一下,對未來的影響並沒有你想像的嚴重。只有過度地強迫自己,做出身體無法負荷的事情,才會失去所謂的人生。
#耍廢一整天也很好
#你可以決定你要怎樣的人生